夏韶聲 空凳

夏韶聲首張華納大碟《Danny Summer夏韶聲》 (1985) 坊間叫這張大碟《空凳》,因為最出名就是這首主打歌,林敏怡曲,林振強詞,85年8月第一屆 (ABU) 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 (香港決賽) 冠軍歌,林振強寫懷念父親,寄情一張吉凳,可以和朱自清《背影》一樣列入教科書,至少音樂堂可以吧,話晒得獎歌。同年夏韶聲由細公司IC Records轉到華納,乘勢推出這張大碟,封面海邊有張空凳,非常點題,這首歌成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聽講他後來說,這首得獎歌令他行衰運,別人以為他紅請不起他,令他失業一段時間,歌名亦唔利是,做騷最忌對住一排排吉凳,不知是真是假。 《歡樂今宵》金曲頒獎禮夏牛聲改了做《凶櫈》,講對住三張凶櫈懷念以前打牌的日子。 永不放棄 原曲:Alphaville《Forever Young》 / 詞:潘源良 夏韶聲走搖滾路線,講理想難搵食,早期為夾band做過布匹搬運工人等,因此他唱比較多勵志歌,聲沙沙帶點滄桑味頗有感染力,這首是《空凳》大碟裡另一首主打歌,他的慢歌都帶一點實驗元素,這首屬於Synth-Pop。 EYT夏牛聲改咗做《永不放屁》,小學生都識唱。 搖擺心窩 曲:Planet P Project《This Perfect Place》/ 曲:Tony Carey / 詞:林振強 林振強曾幾何時是夏韶聲那隻手那枝筆,將他的搖滾精神寫出來,林振強自己都做過band友,這首《搖擺心窩》寫得最淋漓盡致,相信夏韶聲都覺得代表自己,同年稍後華納推出這首歌的remix。 迷惘 改編Paul Young《Everytime You Away》(原版80年Hall & Oates版本),86年陳潔靈亦改編為《每一次別離》,搖擺教父教母都鍾愛這首歌,計演繹和編曲,夏韶聲更適合和做得精緻。 與鄧麗盈合唱 全碟最怪與鄧麗盈合唱小調《再不要問》,是TVB古裝劇《奇門遁甲》插曲,這個組合已經夠怪,碟內好細粒字寫鄧麗盈合唱,作為當年的電視迷,完全不記得有套咁嘅劇,更不記得有首咁嘅劇集歌。 週報訪問 夏韶聲講述《夏韶聲Danny Summer》 這幾個月來,夏韶聲的見報率大大的提升了,是《空凳》得獎的關係吧。 近日,他的最新大碟《夏韶聲Danny Summer》上市了。 對於新一代的樂迷,知否這張是夏韶聲的第六張大碟?有多少人知道夏韶聲原本的英文名字叫做Dandy?多少人知道Danny Summer這個名字是日本結他手竹田和夫替他改的?又有幾多人知道夏韶聲最初是一位鼓手?有多少人知道,他改編因幡晃《感謝夏日》的廣東版《風》,比譚詠麟《遲來的春天》更早? 星期四的下午,約好了夏韶聲在Patio見面,為的是對他的新唱片作更深入的了解。 問:記得上次金音符那張大碟已經叫做《Danny Summer夏韶聲》(坊間通常叫《煩惱絲》),這次WEA的大碟又叫《Danny Summer夏韶聲》,有沒有考慮過,會令人產生混亂的感覺? 夏:其實唱片出版之前,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不過上次那張唱片出版之後兩星期,就因為公司倒閉而沒有繼續宣傳,所以實際上,知道上一張同名大碟出版的歌迷並非太多。同時,今次這張 大碟中,已經有一首《空凳》hit了出來,大碟封套上又放了一張「空凳」的圖片,唱片名字方面不會產生混亂。 至於我再把這張大碟重複一次命名為《Danny Summer夏韶聲》,是要表示我另一個新的開始。 問:你以往一直留著鬈曲遮蓋雙耳的髮型,現在轉了較為短和露耳的髮型,有沒有感覺不自然? 夏:我以前那個髮型已經留了十多年,我家中年紀小的家人都沒見過我的雙耳,不過我這次改變髮型,沒有感到不自然。 問:這次新大碟中的幾首作品,《假面具》《深信著愛》《搖擺心窩》等,仍然屬於Rhythm & Blues的作品,今次歌曲情緒比較硬朗,不像以往較為失落和低調,是否代表你近來的心態轉變? 夏:我真的想過了,本地聽Rock的樂迷來去不夠一千之數,往日唱Rock的本地歌手及樂隊都無法生存。 我就一直都堅持自己的風格,每張唱片,我都爭取做監製的位置,既然有Major公司肯為我出唱片,亦有一隊最Top的搖滾樂隊為我的歌曲做音樂,目前有幾多Rock友達到這個目標? 我應該感到滿足吧,所以現在心態確實比較開朗,看封套設計都感受到,我對上一張大碟 (《交叉點》那張《I Remember...》) 的色調是灰暗的,身旁放著行李,結尾一曲叫做《Try... Say Goodbye》,就是意味著我會與辛酸的日子說再見,目前這張大碟就比較明亮可人。當然,在未來的日子當中,我仍然會唱Rock和Blues形式的歌曲,因為是我的個性。 問:你在日本歌熱潮以前已經喜歡改編一些日本作品,新唱片中有一首《深信著愛》,是改編自矢沢永吉的作品,你喜歡矢沢永吉嗎? 夏:當然喜歡啦,我最近到日本探望竹田和夫,剛巧矢沢永吉開演唱會,可惜我沒有時間,沒有去看。那個音樂會的名字就叫做《矢沢永吉Fucking Concert》,你說妙不妙?(微笑著說) 問:你以往從沒有唱過一首改編大熱流行曲的歌,為何今次會改編《Everytime You Go Away》的《迷惘》? 夏:我並非一位Singer/Song Writer ,我自己不會作曲,我只會唱。正如Paul Young自己說過,《Everytime You Go Away》是一首好歌,又適合我唱,我便選擇這首歌。據我所知,這首歌不同的改編版本出現了。 問:《迷惘》中加入Electric Sitar的效果,那是你的主意嗎? 夏:那是Tommy Ho的主意。那具電Sitar是由K. F. Chan及Tommy Ho兩人合作政裝的,那些效果被安排在過門時間。 問:歌曲叫做《迷惘》,加入Psychidelic Era中最具迷幻色彩的樂器,是一個很好的主意。不過那些弦線震盪的效果並非太卓越... 你今次的 Backing Group,應有三至四隊本地樂隊的成員包括在內吧。 夏:《迷惘》中已經有Tai Chi的Edward (盛旦華)、Gary、Albert、Patrick及Joey。《空凳》Chyna的華仔 (Firmin蘇德華)、阿Pal及Donald Ashley。最近Peter Ng已經加入Visa Band大家庭。 (筆者按:Tony Kiang及Johnny Boy同時是Eugene Pao (阿正包以正) 那隊Outlet的基本成員。) 問:《空凳》雖然重新灌唱過,但仍然Mainstream味道頗重,為什麼要重錄?而且為什麼還要用兩 重新過,但仍然兩位結他手? 夏:由於《空凳》在電視上那個版本,只適合唱Live用,許多錄音室的效果不能發揮,所以我重新錄過歌唱的部份,加入一些重疊的錄音效果,而其他Backing則採用原本的錄音,保持原來的味道。 最初錄《空凳》時的樂手,只有華仔彈結他,後來Peter Ng加入了Visa Band,有一次彈Live時,我覺得Peter加入的部份很好聽,於是在重錄時,就將Peter Ng的彈奏加在一起。 問:唱片內頁歌詞中,差不多每一首歌都印有樂手名字,但偏偏《奇門遁甲》《再不要問》《飛虎神鎗》幾首電視電影歌曲沒有,大碟中加入這些歌曲,有種抗拒感? 夏:首先我要說的,是大碟裏面共有11首歌,其中由我自己做監製的有7首,這是自我的一酗;其餘三首電視電影歌曲,是公司方面的主意。 這些年來,許多人說我固執,說我難相處,好,我就用事實去反駁別人,我有隨時可以接受別人意見的一面。 有人以為我唱歌只有一種風格,其實我自己知道,我可以唱多種不同類型的作品,我可以唱別人要求我唱的風格。 所以當公司問我唱不唱《奇門遁甲》及《飛虎神鎗》的歌曲時,我欣然答應。 另一方面,曾經有人說林敏怡的《空凳》不夠commercial,於是我們又灌錄另一首林敏怡作曲的《盜日者》。 問:你將會有什麼新計劃? 夏:大概明年打算往美加巡迴演唱,到時除了Visa Band之外,希望能邀請竹田一起... × × × 夏韶聲手提包中的Pager又響了,他趕著去覆call,我們的對話就這樣告一段落。 Side A 1 永不放棄 (3:33) 原曲:Forever Young / 曲:Gold-Mertens-Lloyds / 詞:潘源良 2 空凳 曲:林敏怡 / 詞:林振強 (3:05) 3 假面具 (6:00) 原曲:柳George《Coin Laundrey Blues》/ 曲:Toshi Sumikawa、Toshiro Masuda / 詞:鄭國江 4 迷惘 (5:00) 原曲:Hall & Oates / Paul Young《Everytime You Go Away》/ 曲:D. Hall / 詞:文井一 5 深信著愛 (4:22) 原曲:矢沢永吉《あ・い・つ》/ 曲:矢沢永吉 / 詞:林敏驄 Side B 1 搖擺心窩 (5:12) 曲:Planet P Project《This Perfect Place》/ 曲:Tony Carey / 詞:林振強 2 盜日者 (3:59) 曲:林敏怡 / 詞:林振強 3 再不要問 3:25 (《奇門遁甲》電視劇插曲) 曲:黎小田 / 詞:鄧偉雄 4 奇門遁甲 (3:01) (無線電視劇主題曲) 曲:黎小田 / 詞:鄧偉雄 5 飛虎神鎗 (5:19) (《飛虎奇兵》電影主題曲) 曲:郭小霖 / 詞:潘源良 6 走不完的路 (3:44) 原曲:柳George《流れゆく雲のように》/ 曲:Ryo Shoji、George Yanagi / 詞:林振強 迷惘 Gary Tong: Keyboards Edward Sing: Fretless Bass Tommy Ho: Electric Sitar, Guitars, Electric Gut String Guitar Solo Johnny “Boy” Abraham: Drums Backing Vocals: Albert, Patrick, Joey Recorded at “Studio A” H.K. Oct 85 Engineer: David Ling Jr. 奇門遁甲 — Music Arranged By Michael Lai 再不要問 — Music Arranged By Michael Lia 飛虎神鎗 — Music Arranged By Alvin Kwok Special Thanks to: K.F. Chan for making the Electric Sitar and E.M.G. Guitar 走不完的路 Peter Ng: Lead Guitar 1 Tony Kiang: Bass Alvin Kwok: Keyboards Johnny “Boy” Abraham: Drums Danny Summer: Percussions Tommy Ho: Syn. Fill In, Lead Guitar 2 Recorded at “CBS Studio” H.K. Oct 85 Engineer: Johnny Cheung Asst. Engineer: Owen Kwan Vocal Recorded at EMI Studio H.K. 永不放棄 Tommy Ho: Guitar Edward Sing: Bass Gary Tong: Keyboards and Syn. Johnny "Boy" Abraham: Drums Recorded at CBS Studio H.K. Oct 85 Engineer: Johnny Cheung Asst. Engineer: Owen Kwan 盗日者 Lam Man Yee: Keyboards and Syn Tony Kiang: Bass Firmin So: Guitars Donald Ashley: Drums Recorded at CBS Studio H.K. Oct 85 Engineer: Johnny Cheung Asst. Engineer: Owen Kwan 假面具 Musicians Kazuo Takeda (竹田和夫): Guitar Hiro Ogawa (小川浩史): Bass Tarezo Fujimoto (藤本才誠): Drums “Piano” Koji (鍵盤貴司): Keyboards Toru Minagawa (岩川亨): Saxophone Tommy Ho: Guitar Intro Special Thanks to: Hiromi Osawa (大沢柳美) Recorded at: “Starship Studio” Tokyo, Sept 85 Engineer: Yasuyuki Moriyama Asst. Engineer: Kohki Fiukui 搖擺心窩 Musicians Peter Ng: Guitar Tony Kiang: Bass Gary Tong: Keyboards Johnny “Boy” Abraham: Drums & Percussion Backing Vocals: D. Summer, Tommy Ho, Tony Kiang Recorded at: “Studio A” H.K., Oct 85 Engineer: David Ling Jr. / Gordon O’Yang 空凳 Peter Ng, Firmin So: Guitar Palmerson Sin: Bass Lam Man Yee: Keyboards Donald Ashley: Drums Recorded at: "Studio A" H.K., Aug 85 Engineer: David Ling Jr., Phillip Kwok Producer: Lam Man Yee Co-Producer: Alvin Leong 深信著愛 Peter Ng: Guitar Tony Kiang: Bass Alvin Kwok: Keyboards Johnny "Boy" Abraham: Drums Recorded at: CBS Studio H.K., Oct 85 Engineer: Johnny Cheung Asst. Engineer: Owen Kwan wea 2292-52681-1 Produced By : Danny Summer Co-Producer : Tommy Ho Executive producer : Paco Wong Cover Concept By : Danny Summer and Watashi-Wa-Image Photo By : Watashi-Wa-Image Graphics : Michael Miller Yu / Creation House

Visa Band

夏韶聲&Visa Band 夏韶聲的樂隊Visa Band大概在1981年組成,成員經常變化,但有幾位核心成員,屬於神級,他們83年組成Chyna,87年組成Blue Jeans,非常入屋: 蘇德華 - 華仔、小飛俠,有個英文名Firmin,on Guitars。 黃良昇 - Peter Wong,作曲編曲監製都好掂,鍵琴手。 單立文 - Palmerson Sinn、阿Pal、豹哥、on Bass。 Donald Ashley - 亞洲鼓王,中文名唐龍,緊守不同時期的CHYNA。 蘇德華、單立文、Donald Ashley都有參與夏韶聲85年《空凳》大碟,Visa Band還加入了結他王Peter Ng,他中文名吳士明,有時碟上寫吳彼得,佢都有夾CHYNA。 Visa Band其他不同時期成員:結他手陳國基、Bass王路明、鍵盤手余遠鳴、鼓手霍兆強,他們後來組成樂隊民間傳奇。 夏韶聲 - 原名吳志坤,夏韶聲這個名是舒雅頌帶他找相士改的,日本音樂人竹田和夫為他取英文名Danny Summer。 香港八五搖擺音樂節 HONG KONG ROCK FESTIVAL’85 偶然找到這個演唱會廣告,唔知有冇人當年有去睇? _______________ 100%勁 一個沒有譚詠麟、林子祥、張國榮、徐小鳳的音樂會 頂尖兒樂手極難得聚會 演出勁旅: 夏韶聲& VISA BAND CHYNA XIAN 太極 友情演出: 遠道從美國歸來 前玉石樂隊鼓手ROBERT SHAM、阿九 ROZZA NON MACAU FAN-AIRBLOWER 新派電子組合 SUPER JAM 特級菓醬 (排名不分先後) 司儀:梁安琪 日期:(八五年)七月二十七日( 星期六 ) 時間:晚上七時正 地點:紅磡高山劇場 票價:$40 $60 售票處: 通利琴行 (九龍尖沙咀金馬倫里6號、大道中萬宜大厦商埸U12 偉倫唱片有限公司 (北角皇都戲院商場地下18號) ECHO (迴音閣) (灣仔海運商場一樓1至2號、九龍信和中心地庫47至48號) 永發唱片公司 (九龍廟街164號地下) 青年週報 (彌敦道688號旺角中心1727室) 搖擺雙週刊 (北角英皇道121號七海商業中心107室) 查詢電話:5-785215 孟嘗軒製作公司製作 全場音響樂器由通利琴行供應 鳴謝:TONE & TONE、新時代、TOM LEE、青年週報、ROCK

偶遇 金像獎 1985

[40年前] 1985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林志美《偶遇》 1985年4月13日舉行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 (舉行地點:中環富麗華酒店),五首提名的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葉蒨文《晚風》(上海之夜) (曲:黃霑 / 詞:黃霑) 譚詠麟《愛的根源》(君子好逑) (曲:陳斐立 / 詞:林敏驄) 梅艷芳《似水流年》(似水流年) (曲:喜多郎 / 詞:鄭國江) 譚詠麟《幻影》(陰陽錯) (曲:林敏怡 / 詞:林敏驄) 林志美《偶遇》(少女日記) (曲:李雅桑 / 詞:鄭國江) 高手林立,好多人睇好《似水流年》,結果係... 林志美《偶遇》贏出,不少人跌了眼鏡,亦有人覺得《偶遇》雖則小品,但絕對唔差,勝出也不出奇。至於《似水流年》和《偶遇》的填詞人鄭國江這樣分析:最佳電影歌曲視乎安排在戲中哪個位置播出,是否達到突出效果,《偶遇》在《少女日記》男女主角邂逅時播出,效果相得益彰;至於《似水流年》在結尾散場時播出,觀眾顧著離座並沒留意,與電影本身沒有產生化學作用,只是後來電台電視台播出時獲讚賞,兩首歌獲電影導演處理的手法不同。

金唱片 1985

[40年前] 1985年第九屆金唱片頒獎典禮 舉行日期:85年4月22日 舉行地點:麗晶酒店 《金唱片頒獎典禮》在很多觀眾回憶中,是隆重盛事,國際唱片業協會 (香港會) (簡稱香港IFPI) 主辦,最初TVB現場直播,由1977年第一屆起,歷年出現甚多變化: 77、78年第一、二屆,利舞台舉行,TVB現場直播。 79年第三屆,大專會堂舉行,TVB直播。 80年第四屆,資料不足。 81年第五屆,大專會堂舉行,TVB直播。 82年第六屆,利舞台舉行,TVB直播。 83年第七屆,大專會堂舉行,TVB直播。 84年第八屆,麗晶酒店舉行,由於IFPI與TVB無法取得電視直播協議,頒獎典禮由香港電台及商業電台聯合現場直播。 85年第九屆,麗晶酒店舉行。只得3間唱片公司支持:寶麗金、華星、CBS/Sony。 86、87年,停辦。 88年,伊館復辦,TVB直播,補頒86、87年唱片,一併表揚83年至88年3月銷量成績。 計算方法 由上年度的12月1日至下年度的11月30日,香港唱片商會提供數字。 1977年至90年代: 金唱片 (2萬5千張) 白金唱片 (5萬張) 雙白金唱片 (10萬張) 2006年起: 金唱片 (1萬5千張) 白金唱片 (3萬張) 雙白金唱片 (6萬張) 2008年8月,香港多間唱片公司包括環球唱片、華納唱片、Sony BMG、EMI、BMA宣佈退出IFPI,另組香港音像聯盟HKRIA。 1984-1985年IFPI本地白金唱片&金唱片 本地白金唱片 梅艷芳 梅艷芳 (蔓珠莎華) 華星 梅艷芳 飛躍舞台 華星 張國榮 Leslie (Monica) 華星 群星 華星影視新節奏第一輯 華星 甄妮 甄妮 (夢想號黃包車) CBS/新力 甄妮 甄妮演唱會精選 CBS/新力 甄妮 為你而歌 CBS/新力 蔡楓華 高溫境界 CBS/新力 林志美 甚麼是緣份 CBS/新力 群星 新力群星盡精英第三集 CBS/新力 譚詠麟 愛的根源 寶麗金 譚詠麟 譚詠麟84演唱會 寶麗金 譚詠麟 愛情陷阱 寶麗金 陳慧嫻 故事的感覺 寶麗金 陳慧嫻、陳樂敏、黎芷珊 少女雜誌 寶麗金 本地金唱片 合唱 430穿梭機第二輯 華星 呂方、小虎隊 可會遺忘 / 忍著淚說Goodbye 華星 林志美 偶遇 CBS/新力 陳秀雯 震盪 CBS/新力 鍾鎮濤 我行我素 寶麗金 鍾鎮濤 痴心的一句 寶麗金 蔣麗萍 我為你狂 寶麗金 雷安娜 雷安娜精選 寶麗金 群星 金曲金唱片 寶麗金 花絮: 1985年4月22日,張國榮出席第九屆金唱片頒獎典禮。入行七年,首次獲得白金唱片,他表示這是對自己所做的工作的一種回報,唱片銷量好對歌手來說是一種安慰,但也感到壓力,以後的唱片需要更加提高製作水準。 1985年4月22日,張國榮、梅艷芳、鍾鎮濤等多位歌手出席第九屆金唱片頒獎禮,場面熱鬧。張國榮由於右眼患上黃斑點炎,遵醫囑不能見強光,帶了墨鏡出席。這屆金唱片獎中《MONICA》得到白金唱片獎,這是他第一次獲得白金唱片。 1985年4月22日 《第9屆金唱片頒獎禮》,梅艷芳獲得兩張白金唱片獎:《飛躍舞台》、《梅艷芳》(蔓珠莎華)。

麥潔文85演唱會

NIKKO麥潔文魅幻'85演唱會 整裝七年 一觸即發 地點:紅磡體育館 日期:1985年8月29、30日 網上流傳的rundown: 電光霹靂舞士 愛跳舞的少女 陽光下的孩子 我是豪放 少囉嗦 Material Girl 24 Hours Kiss 一段情 夜上海 夜來香 順流逆流 不覊的風 愛情陷阱 等君這一句 萊茵河之戀 螳螂與我 酒干倘賣無 簾捲西風 江湖浪子 斷 夜夜癡纏 唐吉珂德 黃金約會 最後一首:愛的尋覓…… Encore 再唱:電光霹靂舞士 愛跳舞的少女 幾乎沒留下照片聲音畫面記錄的演唱會,85年中麥潔文出道4年 (宣傳句語:整裝7年,即是由77年參加港姐開始計?),出了5張碟,仍在娛樂唱片,那年有首激昂慘歌《斷》頗hit,兩星期中文歌曲龍虎榜冠軍,84年尾的《愛跳舞的少女》《電光霹靂舞士》算有聲勢,加埋之前的金曲《萊茵河之戀》《螳螂與我》等,其實票房幾冒險,這次演唱會名為魅幻,不知和《夜夜痴纏》有沒有關係,造型嘗試增加舞台感和性感些。紅館83年啟用,單計本地女歌手,第一位開紅館個唱的是83年12月杜麗莎,接著是同月台灣的鄧麗居,第二位是84年5月甄妮,第三位85年2月徐小鳳,第四位就是85年8月麥潔文,第五位才到85年12月梅艷芳,都算一個紀錄。 演唱會命名:小美 這次特別之處是「演唱會命名:小美」,當時來說,小美不是特別出名的填詞人,她第一首填的歌詞就是84年尾麥潔文的《愛跳舞的少女》,因為她們兩人是好友,Kitman 81年出了第一張碟後,獲商台當時的高層、播音界前輩周聰招攬做DJ,成為《空中俱樂部》主持,小美則是入商台實習的樹仁學生,有時為電台活動填詞,麥潔文幫她唱,於是成了好友,時常去對方家中食飯傾偈,小美希望填詞,剛巧麥潔文有首快歌,小美幫她填了《愛跳舞的少女》,成了她第一首出碟的歌詞作品,85年又為Kitman諗演唱會名字,取名《魅幻演唱會》,海報上都有這個credit。 麥潔文魅幻'85演唱會 榮升娛樂有限公司繼協辦「譚詠麟超白金演唱會」之後又一貢獻 客席指揮:顧嘉煇先生M.B.E. 音樂:徐日勤 演出監製:曾國強 舞蹈編排:鄺偉 舞台設計/燈光音響:雅士威工程有限公司ARTSWAY 樂器供應:通利琴行 髮型:Allan Leung 形象指導/服裝供應:John Lai 汗 Khan Collection 演唱會命名:小美 攝影:葉青霖 海報設計:BARNEY SIU 體育器材有限公司 獨家贊助 新時代雜誌 贊助海報及彩照

永恆1

[華資唱片公司系列] 永恆/徐小鳳 香港有所謂五大華資唱片公司,成立年份分別是: 娛樂:1958 麗風:1960 (馬來西亞母公司1949年成立) 文志:1960 風行:1965 永恆:1973 大老闆鄧炳恆 先講永恆,全名永恆唱片貿易有限公司,大老闆鄧炳恆先生,1938年生於印尼,祖籍新會,今年87歲,60年返國內,在福建足球隊踢波,1973年36歲在港創立永恆唱片,亦有於旗下唱片擔任監製一職,例如薰妮《每當變幻時》等等。 本地天后宮 永恆唱片第一張出品是73年舒雅頌《愛的你何處尋》(編號WHLP-1001),第三張是同年徐小鳳《快樂世界/我家在那裡》(WHLP-1003)。 由1973年到1987年,永恆曾為以下歌手推出唱片:郭炳堅、張慧、蔡麗貞、金揚、旅者樂隊、鄭錦昌、鍾珍妮鍾安妮、馮偉棠、黃愷欣、呂培原、甄秀儀、汪明荃、梁天、甄珍、謝雷、甘婉霞、徐雲雄、盧維昌、張婉嫻、華娃、薰妮、甄妮、張德蘭、張莉英、張偉文、馮麗、李鳳、靜婷、廖偉雄、李寶瑩、葉德嫻、柳影虹、張明敏、夏妙然、景黛音、李麗蕊、張南雁、徐小明、葉振棠、陳曉慧、張清芳、蘇珊、羅佩芝、方麗盈等。 以上有香港、東南亞、台灣、大陸歌手,有熟悉有不熟悉,當中又以女歌手較多,成績較為突出,可戲稱「本地天后宮」。 徐小鳳 保鏢 小鳳姐於1965年16歲贏得《香港之鶯歌唱比賽》,最初幾年未紅,69年簽文志,推出10張唱片,當中至今很多人仍記得的是73年日劇主題曲《柔道龍虎榜》,這首是國語+日文歌;73年她過檔永恆,再推出11張唱片,當時仍是國語歌的世界,而且流行翻唱別人的歌,徐小鳳頭21張唱片主要翻唱國語歌,偶然灌錄廣東歌,第一首是73年翻唱62年商台廣播劇主題曲《勁草嬌花》,收錄於《唉!往事何苦提》大碟 (文志),後來亦翻唱過《分飛燕》《啼笑因緣》《雙星情歌》《田園春夢》《問我》等廣東歌;她第一首擁有自己原唱的廣東歌,是76年TVB配音台灣劇主題曲《保鏢》,改編日曲三橋美智也《達者でナ》(中野忠晴作曲),葉紹德填寫廣東詞,收錄於《功夫舞/嚮往》大碟,由於碟中《保鏢》《梅花》(甄妮原唱) 等都是大hit歌,此碟賣出白金銷量 (5萬張)。 猛龍特警隊 76年徐小鳳灌錄另一首廣東歌《猛龍特警隊》,這是TVB配音日劇主題曲,由電視藝員石修原唱,劇集播放時是播他的版本,日文原曲嶋崎由理《面影》,菊池俊輔作曲,盧國沾填廣東詞,徐小鳳灌錄翻唱版,同樣大受歡迎,大碟封底登的是日本劇照,可見劇集多麼hit,「龍咁威,特種警衛」兩句人人識唱,直接影響2003年鄭中基電影就叫《龍咁威》,小鳳姐《猛龍特警隊》大碟同樣賣出白金5萬張,76年香港樂壇全年只得6張唱片達白金銷量,徐小鳳佔了2張,是賣碟保證。 神鳳 大亨 1977年,徐小鳳再次翻唱劇集歌,是TVB配音台劇主題曲《神鳳》,原唱是TVB藝員森森、斑斑,小鳳姐版本再次大hit,「天上有翔龍,人間有神鳳」膾灸人口,這張《神鳳/花花紐約街》中,徐小鳳改編Paul Anka《Times of Your Life》,親自填寫廣東歌詞為《珍惜好時光》,是她第一首創作的粵語歌詞。 1978年,TVB翡翠劇場《大亨》邀請徐小鳳主唱主題曲,這是她第一首爆紅的原創廣東歌,顧嘉煇作曲,黃霑作詞,煇黃加TVB長劇力量,非常入屋,副歌「何必呢?何必呢?」(或何B呢?何B呢?) 小朋友都識唱,此歌收錄於《大亨/漩渦》大碟,其實這張碟也是國語歌為主,只有一首廣東歌《大亨》。徐小鳳亦於78年過檔剛成立的CBS/Sony唱片公司,推出新力創業作《風雨同路》,天后之路扶搖直上。 (下次再談永恆唱片公司其他歌手,待續...)

李中浩 楊楚營

李中浩 楊楚營 - 十萬個明天 (1985) 國際青年年香港流行曲創作邀請賽冠軍 曲編監:林慕德 / 詞:林振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FbNpPzULTM 舉行日期:1985年9月7日 85年8月有 (ABU) 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空凳》贏冠軍;9月又有《國際青年年香港流行曲創作邀請賽》,港台向40位年青作曲人及創作歌手發出邀請信,收回28首參賽歌,再選出12首入圍作品,先錄成唱片,在決賽當日已有售,大會主題曲《和平穿梭機》是Side A第一首,其他12首是參賽作品,灌錄時未知邊首是得獎歌。 比賽結果如下: 冠軍:《十萬個明天》李中浩 楊楚營 (曲編監:林慕德 / 詞:林振強) 亞軍:《十字街頭》雷安娜 (曲:陳芳榮 / 詞:潘源良 / 編:盧東尼) 季軍:《恕難從命》張學友 (曲:蔡國權 / 詞:盧國沾 / 編:盧東尼) 最佳編曲:盧東尼《恕難從命》 最佳演繹:張學友《恕難從命》 楊楚營 楊楚營歌聲響亮清脆,和李中浩簽林慕德旗下New Music,由林慕德創作兩首合唱歌,先於85年8月參加ABU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兩人合唱《愛情考驗》,但沒有獎;同年9月參加《國際青年年香港流行曲創作邀請賽》,合唱《十萬個明天》奪得冠軍。86年2月傳來噩耗,楊楚營開煤氣自殺身亡,享年21歲,據說她正準備出碟,但未正式出道已離世。 2017年陽光檸檬茶推出復刻包裝,勾起觀眾對廣告歌回憶,包括87年鄭伊健和Theme太子女賴浣貞拍的校園暗戀故事,又引起網上談論廣告歌由誰唱,林慕德接受訪問說是楊楚營生前灌錄,並有網民重新發掘楊楚營的故事,其胞妹接受訪問透露,楊楚營原名楊翠娟,中三輟學打工,16歲在酒廊做駐場歌手,獲林慕德發掘簽約,準備出碟。胞妹說楊楚營生前曾壓力爆煲,哭訴做歌星很辛苦,要學英文國語,又被李中浩歌迷杯葛,壓力大到不懂應付,她澄清楊楚營並沒和李中浩拍拖,當時李中浩有帶女友出席朋友聚會。 楊楚營生前唱過的歌,除了與李中浩合唱的《愛情考驗》和《十萬個明天》,還有86年葉德嫻主演的電影《再見媽咪》主題曲《獨個成長》,這首歌後來由蘇永康灌錄,收錄於91年《不要離開我》大碟;她亦曾唱《去吧!》,後來此歌交由陳慧嫻灌錄,收錄於87年《變變變》大碟。 至於87年陽光檸檬茶廣告歌由誰唱的話題發酵,曾參加新秀和拍廣告的前歌手盧昭明表示,自己才是87年陽光檸檬茶廣告歌主唱者,廣告錄音師朱偉文亦證實這一說法,但林慕德堅持錄過多個版本,出街版本為楊楚營主唱,此爭議至今未有定論。 李中浩 李中浩曾報讀麗的藝員訓練班,及參演麗的電視劇,與麗的藝人洪羅拔及梅艷芳熟稔,85年做樂壇新人,簽林慕德New Music旗下,首張大碟《Joe》與梅艷芳合唱《邁向新一天》,是電影《歌舞昇平》主題曲,他為男主角羅素 (王敏德兄長) 幕後代唱,入選勁歌85第二季季選,85年底推出EP《浪漫十二吋》,收錄《十萬個明天》獨唱版。86年他轉投新藝寶,再出一大碟一EP,就離開樂壇。到了00年代,聽聞他已在上海交通意外過身。 群星《和平穿梭機/香港流行曲創作邀請賽》 Side A 1. 和平穿梭機 (國際青年年香港流行曲創作邀請賽主題曲) - 香港電台DJ 曲:顧嘉煇 / 詞:卡龍 / 編:顧嘉煇、徐日勤 / 監:卡龍 2. 少女痴情 - 花本蘭 曲:花本蘭 / 詞:花本蘭 / 編:馬思源 / 監:何永堅 3. 十萬個明天 - 李中浩 楊楚營 曲:林慕德 / 詞:林振強 / 編:林慕德 / 監:林慕德 4. 曾在心裡 - 何嘉麗 曲:李雅桑 / 詞:鄭國江 / 編:郭小霖 / 監:馮鏡輝 5. 赤子心 - 區瑞強 曲:區瑞強 / 詞:匡思念 / 編:鮑比達 / 監:楊雲驃 6. 和平天使 - 王雅文 曲:王雅文 / 詞:潘源良 / 編:羅迪 / 監:朱穗平 Side B 1. 恕難從命 - 張學友 曲:蔡國權 / 詞:盧國沾 / 編:盧東尼 / 監:歐丁玉 2. 水憶 - 周啟生 曲:周啟生 / 詞:周啟生 / 編:周啟生 / 監:周啟生 3. 戀之歌 - 蔡楓華 曲:蔡楓華 / 詞:小美 / 編:羅迪 / 監:梁兆強 4. 讓我怨一次 - 羅嘉良 曲:吳秉堅 / 詞:羅嘉良 / 編:楊雲驃 / 監:楊雲驃 5. 愛的迴響 - 林志美 曲:林志美 / 詞:向雪懷 / 編:羅迪 / 監:梁兆強 6. 十字街頭 - 雷安娜 曲:陳芳榮 / 詞:潘源良 / 編:盧東尼 / 監:歐丁玉 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SIDE A/B1) CBS/SONY HONG KONG LTD. (SIDE A/B4, SIDE B/B4, SIDE B/B6) NEW MUSIC RECORDS (SIDE A/B3) CONTINENTAL RECORDS PRODUCTION CO. (SIDE B/B2) EMI (HK) LTD. (SIDE A/B5, SIDE B/B5) POLYGRAM RECORDS LTD. (SIDE B/B1, SIDE B/B7) SING TAO PANASONIC LTD. (SIDE A/B6) WEA RECORDS LTD. (SIDE A/B2) WING HANG RECORDS LTD. (SIDE B/B3) 和平穿梭機 曲:顧嘉煇 / 詞:卡龍 / 編:顧嘉煇、徐日勤 / 監:卡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J0Z0By_2s 聯合國將1985年定為國際青年年,TVB有全台歌星+藝員的《IYY》,港台則辦《國際青年年香港流行曲創作邀請賽》,主題曲《和平穿梭機》,港台DJ大合唱,封面出現的人頭包括:區瑞強、沈金鈴、鄧藹霖、麥潤壽、林姍姍、車淑梅、陳海琪、何嘉麗、鄧麗盈、鄧惠欣、黃靄君、鄧慧詩、夏妙然、鄭丹瑞,這首歌可能和86年國際和平年有關。

青春熱潮

青春熱潮 (1978) 1978年甘國亮在TVB拍了部歌舞劇《青春熱潮》(Disco Fever),有六pair人:賈思樂+露雲娜、陳百祥+黃杏秀、任達華+曾慶瑜 (結局變為陳美琪)、譚詠麟+繆騫人、張國強+陳美玲、周潤發+查寧 (杜麗莎之妹) 主題曲:林子祥《青春少年時》 作曲:顧嘉煇 / 填詞:鄭國江 甘國亮鍾意挑戰難度,這是一部半musical形式的劇集,有些對白用唱歌表達,拍攝歌舞時有時要現場收音,歌手出身的賈思樂、露雲娜、譚詠麟沒問題,任達華NG得最慘,時常被罰請食嘢。劇中有間特色青春餐廳做主景,原來是在屯門附近一處偏僻地方取景。陳百祥和黃杏秀拍這套劇時開始拍拖;演周潤發女友的查寧Charing Carpio是杜麗莎親妹,曾和杜麗莎一起做節目及出英文碟,後來嫁給日本著名料理師傅,在日本落地生根相夫教子。 演員/角色: 陳百祥 阿叻 (餐廳股東) 譚詠麟 阿倫 (餐廳老闆 / 設計師) 任達華 Simon (旅行社職員) 賈思樂 Louie (學生) 周潤發 阿發 (DJ) 張國強 KK (餐廳股東) 繆騫人 Cora (Disco老闆) 曾慶瑜 馬金娘 (盜寶者) 露雲娜 Rowena (學生) 黃杏秀 阿秀 (旅行社職員) 陳美玲 阿Pat (露雲娜家姐) 查寧 歌手 (周潤發女友) 甘國亮 龍先生 (奪寶者) 林子祥 酒保/柬埔寨人 岸西 張活游 繆騫人父親 駱恭 甘國亮父親 陳美琪 另一位神秘女子 劇情簡介 (全8集) 阿倫 (譚詠麟) 等幾個後生仔打算在郊外開一間餐廳「食客三千」,親自落手裝修,打造一個男人狗竇。做旅行社工作的任達華在機場接機時,遇著一位神秘女子曾慶瑜,她與任達華並不認識,卻無緣無故地要跟著他走,任達華無奈帶她回餐廳,她要在餐廳寄居。與此同時,繆騫人負責打理一間新開張的disco,阿倫是她的左右手,他們的新disco請了做DJ的周潤發,又請他女友查寧做歌手,繆騫人的老闆張英才有個刁蠻女露雲娜,她姊姊是阿Pat陳美玲,阿Pat的男友是KK張國強,KK的老友就是任達華、賈思樂、陳百祥,陳百祥是搵緊工的後生仔,女友是黃杏秀,黃杏秀的旅行社同事就是任達華,一班人互相認識,一齊去繆騫人的新disco跳舞... 後來曾慶瑜在深夜被幾個人捉走,阿倫等將她救回,問她為何會被人捉,她不肯講出真相。曾慶瑜在餐廳執頭執尾,照顧各人很落力,眾人又再追問她的身世,任達華迫她講,否則便趕她走,她二話不說便走,但一出餐廳外又被人捉走。原來曾慶瑜從柬埔寨拿了一對值錢的乾坤佛像公仔然後逃到香港。任達華去找繆騫人,表示因為曾慶瑜的事,被人恐嚇,而曾慶瑜的兩個公仔卻落在繆騫人手中,任達華表明不想再牽涉事件,繆騫人不肯說公仔的下落。甘國亮來找繆騫人,希望她提供兩個公仔的下落,繆騫人說不知情,並反說公仔就在甘國亮手中,二人不歡而散。繆騫人原來指使阿倫將那兩個公仔複製一對假的,目的是騙人,但卻騙不到,繆騫人怪阿倫做得不好,並對阿倫說,真的一對在她手中。繆騫人將真的公仔給專家看,專家還未看得出是否真的,繆騫人卻甚有信心這是真貨。任達華等決定到繆騫人的disco查關於公仔下落的事,任達華等人要周潤發在繆騫人的辦公室裝偷聽器,周潤發不肯。任達華等人一時想不出辦法對付繆騫人,林子祥客串飾演潛入disco做酒保,原來他是來自柬埔寨的人。甘國亮來找繆騫人,迫她交出公仔,她不肯,與之發生爭論,繆騫人被脅持,但不肯屈服,最後還是被甘國亮在她家中搜出公仔,但任達華等人卻於這時來到,將公仔搶走。繆騫人找陳百祥等,講出得到公仔的來龍去脈。陳百祥等將公仔交給繆騫人的父親張活游,繆騫人父親給了曾慶瑜一筆錢,她決定用這筆錢到澳洲讀書,她雖然帶來麻煩,但要離開,陳百祥等一班人也有些依依不捨。 導演:甘國亮 編劇:甘國亮 監製:甘國亮 助理編導:戚其義 首播日期:1978年8月6日

我要

葉德嫻 - 我要 (1985) 原曲:Louis Jordan - I Want You to Be My Baby (1953)、葛蘭《我要你的愛》 (1957) / 曲:Jon Hendricks / 詞:林振強 / 編:鍾定一 85年另一首掀起話題的情慾歌是葉德嫻《我要》,改編50年代的英文歌《I Want You To Be My Baby》,葛蘭57年翻唱成國語版《我要你的愛》,英語國語版內容相近,最過癮的是中段的高難度急口令,林振強和葉德嫻好勁,整段變成廣東話: 「若是你覺不對 請你講出怎麼不對 你我實在太過登對 一見即知天生一對 你望望我那雙眼 心裡即會感到癡醉 所有不對都會很對 所有空虛通通扑碎 你若是抱我親我jit我 今晚今晚今晚將會很有趣 一千噸冷水加一千噸乾冰 都不可將愛火減去 我說若是你要溫暖 請你不必怕得打轉 我預定要了跟你今晚盡情熱情熱戀 請放膽抱緊我 使我身軀不知分寸 你若是再去苦忍 會谷到哮喘 周身囉囉孿 思想開始不端」 承接傳統,都是主動開口說「我要」,令人聯想到舊戲《官人我要》,因此被歸類為情慾歌。 性格歌后 葉德嫻是香港出名的性格歌后兼性格演員,沙沙哋的歌喉之中,蘊藏強烈的戲劇性,她81至84年在永恒唱片推出的5張大碟,和監製陳永良合力打造,已引入廣東歌少見的西化元素:黑人音樂、Jazz、Soul、R&B等等,即使唱中樂小調,都別具風格,封面美術亦講究。85年加盟劉天蘭主理的黑白唱片,《我要》大碟注重戲劇性,每首歌都處理得愛恨分別,有一個性格鮮明的女主角,一如以往引入不少廣東歌未曾有過的新派元素。 《我要》大碟 全碟歌曲水準上乘,主打歌《我要》玩噱頭帶起話題,成了葉德嫻另一首代表作;《風原是這裡清》有一段由出門口、鎖門、上的士到機場,出走的聲音戲劇前奏;《紅紅絲巾》的痴怨Jazz;《愛的足印》的黑白片懷舊feel都好正;葉德嫻和劉天蘭合唱《兩個女人》,劉天蘭做太太,葉德嫻做情婦,類似《I Know Him So Well》那樣一齊「唱」她們那個男人;《飄》就是Gone With The Wind,tomorrow is another day。全部歌曲可以聯想串連成故事。以前已替她設計形象的劉天蘭繼續負責美術,依然是高質素包裝,形象姣姣地,封面是黑白主色撞葉德嫻的紅唇及紅色碟名,好sharp,Side A是「黑」,Side B是「白」,歌詞以白字印在透明膠片上,要放在封底的黑色圖案上才看得清楚。 封底寫了很多詞語:生命、戲劇、遭遇、感受、情懷、欣賞、領悟、纏綿、嘆息、柔情、音樂、態度、微笑、痛苦、掙扎、細嚼、好戲、透明膠片放在封底時,會組成以下一段文字: 生命是充滿戲劇性的,每一種遭遇,會帶給你不同的感受,要看你以何種情懷去欣賞,每一次的經驗,會帶給你不同的領悟,要看你以甚麼態度去觀察。 每一聲纏綿的嘆息,每一絲咀角的微笑,就是你對生命的反應,在柔情中享受,或在痛苦中掙扎,全是生命的部份,音樂亦然,讓我們通過音樂來細嚼生命中的齣齣好戲。 黑白唱片 劉天蘭84年和岑建勳結婚生女,誕下YoYo岑寧兒,她在家中湊女,忽發奇想不如開唱片公司,黑白唱片公司因此誕生,由岑建勳、鍾定一和一對美國夫婦投資,劉天蘭主理。 葉德嫻85至87年在黑白唱片推出3張精品大碟:我要、千個太陽、邊緣回望,碟內西化的歌曲風格、到肉的歌詞、創意十足的美術包裝、中產的感覺,被視為神級唱片,由80年代到90年代、千禧年代,只以黑膠碟和盒帶流傳,後來版權賣給新藝寶,1995年以《第一葉》《第二葉》精選CD化,2005年首次整張碟變CD,歌迷才可一聽再聽,但仍保留不到黑膠碟美學包裝的精髓。 劉天蘭87年灌錄個人大碟《City Girl》,傳聞葉德嫻埋怨她捧自己做歌星,錄好《邊緣回望》後封咪,連影唱片封面和宣傳都不做,但劉天蘭表示聽過不同版本,當時以她所知,葉德嫻覺得香港樂手/錄音質素不夠專業,決定不唱。黑白唱片只經營3年多,是一間短命但經典的唱片公司。 《我要》單面白版碟 / Special Club Mix 派台用的《我要》白版碟有兩張,非賣品,一張只是《我要》的普通大碟版本,這張白版黑膠碟只得一面,沒有錄歌那面壓了龜殼花紋。另一張Side B收錄《我要》Special Club Mix,這首remix要在《黑白精選》才找到。 我笑 盧海鵬在《歡樂今宵》扮甸妮唱《我要》的惡搞版《我笑》,歌詞改為:「怎麼只偷節瓜?而不敢偷我嘅波菜?」 葉德嫻《我要》 黑 1 我要 (3'37") 原曲:Louis Jordan - I Want You to Be My Baby (1953)、葛蘭《我要你的愛》 (1957) 曲:Jon Hendricks / 編曲:鍾定一 / 作詞:林振強 2 心比蜜甜 (3'50") 原曲:Felix Cavaliere《Only a Lonely Heart Sees》 作曲:F. CAVALIERE & J.TRAN / 編曲:羅迪 / 作詞:潘源良 3 飄 (4'10") 原曲:Sam Cooke《You Send Me》 作曲:SAM COOKE / 編曲:祖兒 / 作詞:潘源良 4 兩個女人 (3'53") 作曲、編曲:鮑比達 / 作詞:卡龍 / 合唱:劉天蘭 5 風原是這裏淸 (4'00") 作曲:盧冠廷 / 編曲:MORTON WILSON / 作詞:唐書琛 白 1 紅紅絲巾 (415) 作曲:黃文偉 / 編曲:陳永良 / 作詞:陳永輝 2 風騷的原因 (4'10") 作曲、編曲:翁家齊 / 作詞:林振強 3 他或你 (4'15") 原曲:稲垣潤一的《雨のリグレット》 作曲:松尾一彥 / 編曲:蘇德華 / 作詞:潘源良 4 愛的足印 (3'02′′) 原曲:Herman Hupfeld《As Time Goes By》 作曲:HERMAN HUPFELD / 編曲:DAVID PACKER / 作詞:鄭國江 5 夜潮 (3'12") 作曲:翁家齊 / 編曲:鮑比達 / 作詞:徐靜雯 B&W 1101-1 1985 BLACK & WHITE PUBLISHING LTD. 監製:鍾定一 策劃:劉天蘭 錄音:Rico Fung / David Ling Jr. / Philip Kwok 錄音室:Studio A / Music Box 混音:鍾定一 / Rico Fung / David Ling Jr. / Skip Mui 和唱:散芬芳合唱團 美術指導/化妝:劉天蘭 攝影:孫淑興 髮型:Ben Lee of Headquarters

ABU

林敏怡 林振強 夏韶聲 - 空凳 (1985) 第一屆 (ABU) 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 (香港決賽) 冠軍 曲:林敏怡 / 詞:林振強 / 唱:夏韶聲 ABU,即是亞太廣播機構 (Asia-Pacific Broadcasting Union),總部在馬來西亞,標誌是一隻帆船,當年主辦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無線辦香港決賽,第一屆舉行日期:1985年8月10日,冠軍夏韶聲《空凳》,林敏怡作曲,林振強填詞,寫懷念父親,非常入屋,令一向唱搖滾、長髮、主流聽眾有點抗拒的夏韶聲開始受歡迎,由細公司IC Records跳槽華納,記得夏韶聲贏了香港區比賽後,同年10月要到新加坡參加亞太區比賽,卻因長髮被新加坡當局拒絕入境,除非剪短頭髮,鬧出國際風波。至於85年香港區第二和第三是: 亞軍:麥潔文 - 舞台 (曲:徐日勤 / 詞: 盧國沾) 季軍 : Christine Samson - 畫家 (曲:林敏驄 / 詞:林敏驄) 重看這次比賽,最特別的是平時甚少出現於幕前的作曲人作詞人,要著靚靚出鏡講嘢,40年前林敏驄短髮青春,非常內向木訥;潘偉源講嘢都係表情眼神多多,當時他是年輕阿Sir;潘源良非常欣賞林振強《空凳》,好怕醜,但好高大靚仔;林慕德原來年輕時都有顏值,楊楚營、李中浩這一對令人好欷歔好sad。黎彼得85年時是口水潮男;孫明光找來同學張蔚儀幫佢填詞;艾雲即是監製Alvin Leong梁榮駿,當時他在華納返工;黃文偉作曲的《留在我心間》,就是同年葉德嫻推出的《紅紅絲巾》同一旋律,陳永輝填詞,收錄於《我要》大碟。表演嘉賓:羅素+葉蒨文《邁向新一天》《Rock Around the Clock》,羅素是電影《歌舞昇平》男主角,即是王敏德的哥哥,電影主題曲《邁向新一天》由李中浩幕後代唱,唔知這晚都是別人代唱,但佢就好fit好大隻。 林振強逝世十周年,中央圖書館展出他的物品,其中有《空凳》的手稿和ABU獎座。 1985 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 十五位決賽者名單 1 | 曲:徐日勤 Alan Tsui | 詞:盧國沾 Jim Lo | 唱:麥潔文 Connie Mak | 歌名:舞台 2 | 曲:王正宇 Ching Wong | 詞:黎彼得 Peter Lai | 唱:呂方 Lui Fong | 歌名:愛的啓示 3 | 曲:黃文偉 Kit Wong | 詞:鮑觀海 Pan Kun Hoi | 唱:伍綺玲 Sabrina Ng | 歌名:留在我心間 4 | 曲:黎學斌 Lai Hok Pun | 詞:潘偉源 Poon Wai Yuen | 唱:林利 Lam Lee | 歌名:韻律的夢想 5 | 曲:林慕德 Mahmood Rumjahn | 詞:徐靜雯 Margaret Tsui | 唱:李中浩 Joe Lee、楊楚營 Cindy Yeung | 歌名:愛情考驗 6 | 曲:祖兒 Jose Villanueva | 詞:鄧麗盈 Joan Tang | 唱:鄧麗盈 Joan Tang | 歌名:清濁之間 7 | 曲:林敏驄 Andrew Lam | 詞:林敏驄 Andrew Lam | 唱:詩婷 Christine Samson | 歌名:畫家 8 | 曲:孫明光 Sun Ming Kwong | 詞:孫明光 Sun Ming Kwong、張蔚儀 Esther Cheung | 唱:孫明光 Sun Ming Kwong | 歌名:愛的動力 9 | 曲:林敏怡 Violet Lam | 詞:林振強 Richard Lam | 唱:夏韶聲 Danny Summer | 歌名:空凳 10 | 曲:艾雲 Alvin | 詞:潘源良 Calvin Poon | 唱:陳曉慧 Shirley Chan | 歌名:童話 11 | 曲:王雅文 Carmen Wong | 詞:潘潔明 Poon Kit Ming | 唱:王雅文 Carmen Wong | 歌名:漆黑的獨白 12 | 曲:羅迪 Romeo Diaz | 詞:黃霑 James Wong | 唱:鮑翠薇 Michelle Pan | 歌名:永遠地 13 | 曲:王醒陶 James Wong | 詞:陳劍和 Chan Kim Wo | 唱:歐陽德勛 Simon Au-Yeung | 歌名:最深刻是你 14 | 曲:陳永良 Joe Chan | 詞:陳永良 Joe Chan | 唱:葉振棠 Johnny Ip | 歌名:黃土、綠草、白牆 15 | 曲:趙文海 Eddie Chiu | 詞:鄭國江 Cheng Kok Kong | 唱:陳潔靈 Elisa Chan | 歌名:誰能清醒 The ABU Popular Song Contest (also known as the Asia Broadcasting Union Song Contest) was a competitive song contest created by the Asia-Pacific Broadcasting Union (ABU) based on the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It ran for three editions from 1985 to 1987.